第132章 诗必盛唐!(1 / 1)

整个大礼堂陷入到一片沉默。

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因为前面的每一个嘉宾,在发言结束后,现场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无论是张子青教授的精彩发言,还是个别嘉宾略微平淡的演讲。

在场的学生们都给足了面子,

平等地献上了同样热烈的掌声。

按理说,轮到顾知书,他的发言哪怕不符合大家的预期,

也不应该会陷入冷场才对。

因此大礼堂内长达数秒钟的沉默。

显得格外不同寻常。

也成为了——

往后人们回忆谈及讨论起这场读书交流会时,

最为骄傲的谈资!

现场的周薇和隔着手机屏幕的杜夕月,都微微张大了嘴巴。

眼眸里波光闪烁,有点惊讶激动。

看看她们刚才都听到了什么?

“黄河落天走东海”是啥?

“青海长云暗雪山”是啥?

“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啥?

“铁马秋风大散关”又是啥?

本来大家期待的,是顾知书的开场介绍,可以抛出一首让人惊艳的深夜宇宙系列古诗。

“以诗会友”嘛,属于是正常期待范畴。

而顾知书也的确如大家所愿,整了四句诗,不,加上后面那些,可能还不止。

算是回应了大家内心的热切期待。

但问题是——

你这四句诗好像也不连贯啊!

我们想要的是一首完整的四句古诗,你咋滴整出来了四句完全不沾边的呢?

可每一句却又让人这么印象深刻。

换而言之,

这四句里面随便摘出一首完整的古诗,都是能够轻易让人记住且传颂的经典呗?

又是让人熟悉的……

奢侈的味道!

在电台节目里听,可能还没这么强烈的感觉。

而身处现场,特别是在其他一众嘉宾发挥还算亮眼的几个环节过后,

顾知书忽然抛出这么四句来自不同古诗里的诗文摘选。

属实是一下子把大家都给吓到了。

以至于满脑子都在回忆刚才顾知书说过的话。

一下子竟然连鼓掌都忘记。

顾知书对此好像也并不是太过介意,

说完之后,对着观众席微微点头鞠躬,然后就平静落座。

直到这个时候,观众席上的众人才好像终于是缓过神来。

有人开始带头鼓掌。

起初掌声还是稀稀落落,有些凌乱分散的。

但这最初的掌声就好像一个信号,一个引子。

随后就燃爆了整个场馆。

“啪啪啪啪啪……”

隆重而热烈的掌声,开始在大礼堂内响起。

伴随而来的,还有同学们口中发出的欢呼和惊叹声。

要是日后有人回过头看,观看视频录像的话,可能会感觉现场画面十分搞笑。

因为几千人拥挤得满满当当的大礼堂内,所有人当时的反射弧都好像慢了几个节拍似的。

经过中间的短暂沉默,然后进行无缝衔接。

这也让中间沉默的那几秒钟时间,成为了经典时刻,被人反复咀嚼品味。

但那天晚上身处在大礼堂内的学生们,包括那些在收看实时转播画面的观众们,

却没有一个人在当时就察觉到异常。

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好像下意识地忽略掉了那沉默的几秒钟。

心神就像沉浸进入到了诗词的华美世界之中,

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在不自觉地鼓起掌来。

掌声持续不断,足足有两三分钟时间,才在主持人的呼唤下,逐渐停止下来。

如此情景,也让舞台上的一众大佬,互相对视一眼,都感觉到了一丝莫名的压力。

年轻人风头太盛啊!

虽然没有和人家后生“争宠”的想法,但人活一世,到了整个数岁年纪,面子还是很看重的。

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万一在这场交流会活动里,全程被人家碾压。

的确不太好看。

除了几位和顾知书相熟的北大教授外,其他参与者都暗自憋了一股劲,

等会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和劲头,表现出老一辈读书人的风骨和文采!

交流会正式开始。

主持人成铭按照惯例,还是先从为首的张子青教授,开始谈话交流。

“张教授,您是北大的教授,也是国家科学院的学士,可谓是文理双修,被同学们称作百科全书式的全才传奇。

那我想先向您请教,

站在一位物理学顶尖科学家的角度,您是如何看待诗词,或者说诗歌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意义呢?”

他的提问很有代表性。

诗歌有什么用,或者说文科有什么用,是一个持续了几十年困扰诸多学生和家长的古老问题。

而在顾知书的电台节目爆火后,这个问题在网上又被重复提了出来。

引起了很多的争议和讨论。

文理双修的张子青,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说是极具参考价值。

瞬间就引起了现场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诗歌在我看来,是可以振奋精神的事物,让你生命充满活力,让你的精神充满联想,而且可以让你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嗯嗯,张教授,我们都知道,在科研领域,观察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世界包括宇宙中的很多现象,都是先有观察,然后才能进行深入研究。”

“没错,因为诗歌里的故事描写是很细致的,你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将它提炼出来,描绘出来,这是一项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其实提到故事,我们在舞台现场就有一位专家,来自宁城电视台《深夜巷话》和《故事人生》两个电台栏目的主持人顾知书……”

成铭将话头引到顾知书身上,显然他也很清楚,目前大家最关注的人物,到底是哪个。

“所以,我也想请教一下顾老师,在您看来,是如何看待诗歌里的故事情节呢?我相信现场的大部分观众朋友,都对苏轼和尼采的人生,很感兴趣。”

周薇急忙操纵手机屏幕,聚焦放大,镜头集中到顾知书的脸上。

在杜夕月的视角之中,顾知书稍微思考,就面带微笑回应道:

“我觉得,在节目之中,除了给大家讲故事之外,我还有一件想要尝试去做的事情。

那就是改变目前诗歌只是被作为一种语文知识来被要求学习的现状,

老师在课堂上传授诗歌,学生因为作业和考试的需要,背诵诗歌。

这也是一种积累和传授的方式,能让孩子们在将来收益。

但我始终觉得,唯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我希望能够让大家通过苏轼和尼采的故事,不仅感受到诗歌之美,更是能从中领悟到他们的智慧和境界,从而选定一生的志向。”

顾知书话音刚落,现场立即又是掌声雷动。

身为学生群体,在场的观众实在是太感同身受了。

诗词美吗?

当然美!

但全文背诵痛苦吗?

很痛苦!

奇怪的是,明明课本上有那么多精彩绝伦的诗词内容,他们却偏偏十分抗拒。

不到考试前的几天时间,绝对不去花心思背诵。

因为背了也会很快忘记,不如临时抱佛脚,还能在短暂的记忆时间内,应付考试。

而奇怪的是,

《深夜巷话》和《故事人生》里的诗歌,明明不需要考试。

他们却对这些内容如痴如醉,背得滚瓜烂熟,恨不得每一个字都拆开了反复咀嚼,记熟烂透!

奇了怪哉!

之前很多人都没有去细想这个问题。

如今听完顾知书的说话,纷纷陷入到沉思。

似乎从中明悟了某些道理……

“有道理,我觉得顾老师说得很对,我们现在的诗歌教育啊,太过机械化,有点填鸭式的味道了。”

一名来自诗词协会的领导开口补充道。

这是交流会的正常流程,大家都能开口说话。

就像刚才成铭把话题从张子青那里引到顾知书身上一样。

闻言,成铭也是立即就转向那名说话的协会领导,继续提问。

几番讨论过程之中,

就显示出主持人成铭的不俗控场能力。

在前面一个小时的交流会时间内,几乎舞台上的每一位与会者嘉宾,都得到了发挥的机会。

人人畅所欲言。

而且大多都围绕诗歌和现实的问题进行展开讨论,颇有深度,发人深省。

但这种过于现实的沉重话题,谈及多了,也不免会让人感到有几分枯燥和沉闷。

成铭很快就注意到了现场的气氛似乎有点变得低气压,

连掌声也不复开场时那么热烈。

注意到这点的成铭,开始在舞台上寻找能改变现状之人。

毫无疑问,他的目光很快就落在了顾知书身上。

台下的观众也留意到了成铭的神态,立即就从有点困乏的精神状态里面振奋起来。

对于顾知书开场时抛出来的那几句诗,他们是期待已久了。

但人家台上的几位嘉宾在热烈交流,他们也不好打断催促。

眼看话题将再次回到顾知书身上,期待感更是直接拉满。

“顾老师,其实从一开场,我就有个问题积攒在内心好久了,就是关于你当时引用的那几句古诗,能否为我们展开了仔细讲讲呢?

刚才我们舞台上的其他几位学者老师,把诗歌和人之间的关系,讲解了很多。

但以我感觉刚才顾老师所提及的那几句诗,好像是强调了诗歌和地理之间的联系,相信不少人都和我一样心存好奇。”

他提问完毕,不仅是现场观众将目光锁定在顾知书身上。

就连其他舞台上的嘉宾,也是聚焦在了最年轻的与会者身上。

他们也好奇,那几句听上去就注定不凡的古诗,完整版本如何。

而这些诗词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又如何展开联系。

顾知书微微点头,开口道:

“我开场时引用的头两句诗,都来自唐朝。在深夜宇宙概念之中,有这么一句话——

诗必盛唐!

为什么呢?

因为盛唐的诗亢奋昂扬,气势恢宏,有万国来朝的磅礴大气!

比如代表性的诗仙李白,并非传统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形象,相反,他衣襟开阔,剑术通达,狂放不羁,仗剑天涯。

比如他的这首《赠裴十四》里的‘黄河落天走东海’,

写的是黄河水从西部飞流直下流向中原,像是从天上倾泻下来一般,一泻万里,奔流入东海,多么气势恢宏……”

顾知书一开口就把几乎所有人都惊呆了。

包括舞台上的几位嘉宾在内,

一个个都有点目光呆滞,嘴巴微张。

后面那几句对古诗的解释尚且是其次。

关键是顾知书前面那几句话,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必盛唐?

原本你说这话是不难让人理解的。

毕竟盛唐的恢弘气象,大家读过历史也都心里有数。

问题是,在你顾知书的深夜宇宙里面,可是刚刚出现了一个“大神”级别的人物啊!

苏轼!

看看这位来自北宋的仁兄都干了些什么!!

水光潋滟晴方好!

应似飞鸿踏雪泥!

横看成岭侧成峰!

自笑平生为口忙!

一蓑烟雨任平生!

十年生死两茫茫!

是,固然这位苏兄爱好有点杂,诗和词都写。

但即便只把诗拎出来,那也是属于历史上最能打的级别。

何况在以前的深夜宇宙系列之中,

还出现过秦观的“两情若在久长时”。

而在“唐宋八大家”概念里面,也是唐朝占据两席,宋朝占据六席!

放在大洋彼岸的议会制里面,来自宋朝的力量都占据压倒性上风了。

这种情况下,你给我们来一句“诗必盛唐”?

闹呢?!

而下面那句话更夸张。

“诗仙”李白?

等等,让我想想“神·苏轼”是什么外号来着?

没记错的话是东坡居士,夸张点叫一声苏仙、坡仙,好歹前面是跟姓名和雅号挂钩。

你这倒好,直接就“诗仙”!

岂不是说,按照给苏轼起外号的标准,以后但凡提及“诗”这个概念,

就必然绕不开李白这号被称作“诗仙”的人物?

至于吗?!

很多把苏轼视为偶像的大学生都感觉心理上有点接受不了。

要不是你顾知书作为深夜宇宙系列的创始人,亲口说出来的这些话。

换做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坐在主舞台上的几位大佬,估计都有人要当场开喷了。

成铭是懂得观众心理的,立即接过话题,说道:

“可我们都知道,苏轼已经是一位极其豪放的文人了,有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豁达,有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有千古风流人物的气派……”

他只说到这里,但潜在的意思已经明显。

难道这些都还比不过你口中的盛唐,比不过那位神秘的诗仙李白吗?

顾知书微微一笑,没有做正面回应。

而是念了一首“新诗”——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最新小说: 我叫孙贼,不是贼 祭祀自己,我成为了神话? 开局枪杀上线,我不想当卧底 背靠黑暗,向阳而生 落地成盒之考公上岸版 战!必胜! 跨界商贸 不一样的中医 村村村村村村医 修成仙帝能无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