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倚天屠龙之铁血狂人 > 第七十四章 :当年往事

第七十四章 :当年往事(1 / 1)

第七十五章:当年往事当时的京杭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隋朝开凿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七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后经元朝取直疏浚,进一步通到北京,全长1794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不知道,主公怎么看隋炀帝?”刘伯温用书本做扇子,一边扇着自己,一边问张士诚。

张士诚微微回忆一下自己前世的了解,思考一下言语组词,开口说“其实,历史上对于隋炀帝一直都是贬低的。各朝各代都是这样一面诋毁隋炀帝,一面采用隋朝的六部和科举,使用并维修京杭大运河。其实这个人怎么说,要我说是功大于过的。”

记得在中学的历史书上曾经说过,西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陈国绝对不是什么小国,也绝对不弱。

当时,南方人称呼北北方人为为‘索虏’,北方政权则指责南方人为‘岛夷’。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在公元590年,杨广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变: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

“是啊!”刘伯温叹息一声“历来都是成者王侯败者寇!杨广刚到江南时,就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300余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

后来,杨广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隋书》赞曰: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自汉末起止直隋朝三、四百年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刘伯温叙述了一下杨广的主要功绩,开口问:“不知道主公是怎么看待杨广为什么会失败的?”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次征讨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张士诚斩钉截铁的说。

“哦,这倒新鲜,主公能详细讲讲吗?”卞元亨插嘴问道。

张士诚点点头“嗯可以,首先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可看出。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这和后来编写史书的人的观点有关,加上对他的谥号”炀”是最贬义的一种,所以,后来的人们都认为杨广和秦二世胡亥一样,是最坏的皇帝。

其实,杨广时期开凿的大运河至今还在起作用,这是他的功绩,我们应该肯定。既然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没有完全地否定,那么对于杨广开凿大运河也应该给予肯定。总之,杨广应该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随着张士诚的解读,众人都纷纷点头称是。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又名杨英,小名是阿麽。父亲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只有十三岁。除了王位外,还让杨广做并州(治所是现在的山西太原市)的总管。

杨坚之所以要让很小的儿子担任并州总管,拱卫京城,是吸取了北周没有亲近的重臣辅佐,而被自己灭掉的教训。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真正能在以后胜任,杨坚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王韶没有辜负杨坚的信任,对杨广尽心尽力,有一次,在他出巡长城时,杨广便趁机造园林,结果等王韶回来后立即劝止了杨广。

后来,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统帅,但真正领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最后将陈叔宝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灭掉陈后,杨广进封太尉之职。

此后,杨广也是屡建战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从这点来看,他和李世民有些相似,都是次子,都有战功,都是通过非常手段得到的皇位,只不过李世民比杨广的政绩突出一些,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的人们就对李世民称誉多一些,对杨广贬低的多一些。

张士德却插嘴了,他抓抓脑袋,疑惑的的说:“那为什么那些说书的都说杨广的坏话呢?”

“呵呵”刘伯温干笑两声,掩盖了张士德的无知,他思索一会解释道:“历史是客观的,但记录历史的人却必然逃脱不了当时主观性和时代政治家们的要求。所以看待历史必然要放在当时的角度来看,分析当时的情况。

首先”刘伯温伸出食指比划着“其一、至于所说的劳民伤财,不断的伐高丽,以及修大运河这些。哪个朝代没有,汉武帝退位留给下任就已是一个烂摊子,刘彻北征匈奴,追击匈奴万里,迫使匈奴北遁大漠。这些战争消耗的人力物力,和对人民生产生活的破坏绝对不在杨广之下,而且杨广如此还有为国为民族战争的意义所在。”接着又伸出中指,大拇指压住无名指,竖起两根指头道:“其二、说杨广性情暴虐,杀人如麻。试问,天下几个皇帝不是如此,从汉武帝,到忽必烈,哪个皇帝不是如此?为了自己的权力,宣武门之变,陈桥兵变,哪个皇帝的位置不是杀人得来的,有杀主子的,有杀兄弟父亲的,杨广做的其他皇帝也做了,比他还恨。李世民杀其兄李建成,其弟李元吉,而后将兄弟两家其子侄一辈悉数杀光,特别是建成之妃,已有一子,不过几岁,我们的明君唐太宗,垂涎美色把哥哥的老婆霸占了,而把这个妃子的儿子也杀了。唐太宗不暴虐?刘伯温收回食指,用大拇指压着,伸出无名指和尾指,开口道:“最后、说杨广性情猜忌,心胸狭隘。当皇帝的恐怕没有一个不是如此吧?我们再说唐太宗,和他好了很多年的魏征去世之后,太宗很是伤心,事后发现魏征不仅私自结党隐私,而且故意把给皇帝的上书给褚遂良这些大臣看,来故意博得清名,太宗很是闹怒,本来答应的将公主许配给魏家当媳妇的也不答应了,追回赐谥,并将魏征墓碑都砸了。

可见伴君如伴虎,但是大家都这样,为什么偏拿杨广说事呢?

综合就一个原因,李世民,朱元璋,汉武刘彻,他们去世后,都有自己的政权继续存在,而杨广的隋朝已经覆灭,墙倒众人推,什么屎盆子都往上扣。杨广死后,义宁二年,李渊篡隋登基,谥号隋炀帝。

试问,夺权者对原来的权力所有者的评价能做到客观而不撇私么?如果,李世民之后也被另一姓氏夺权。我们今天读到得唐太宗李世民可能就完全是另外一个版本,而且谥号也不会是太宗了,他的宣武门之变和种种必然也是他人生品格的最大诟病了。”刘伯温摇头晃脑的说完,哀叹两声,连声说“可惜!可惜!”

可惜啊!杨广本是个了不起的好皇帝,居然被说成是千古暴君,真是哗天下以大谬。只有那些庸庸路人,会随波逐流,听那些糟糠之论,不明就里的人云亦云。

谁在抹黑隋炀帝?

隋炀帝之功劳可比秦皇汉武,秦始皇修建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北伐匈奴捍卫国家。而隋炀帝“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修通大运河,可谓之千古奇功!但是就这么一个皇帝,为什么饱受争议,世人谓其千古暴君呢?因为中国自古就有一个帝王定论,就是,改朝换代时,必须赞扬开国君主为明君,给后世的帝王做楷模,就必须贬低亡国君主成昏君、暴君以警示后世帝王,要他们小心,不要重蹈亡国灭国的覆辙。而隋炀帝就不幸成为怎么一个反面教材,所以就在隋书中处处进行贬低,以作警示。

遍观史书可见贬低隋炀帝的不外是这几个类型:第一类型:李唐。

唐朝作为取代隋王朝的朝代,它不可能说自己是造反,而是为了百姓被迫起的兵,所以必须进行抹黑、妖魔化隋朝的末代君主如何如何的暴政,如何如何的昏庸,如何如何的腐败,以至于亡国,以证明唐朝其取代隋朝是顺应天意民生,不是造反。

第二类型:历代:“正统”儒家史学观。

由于中国有个定论叫做盖棺定论,就是人死后一切定论就定型了,所以至唐开始妖魔化隋炀帝后,以后的历代儒家学者几乎全部是按照唐的理论进行评价,在他们眼里,隋炀帝就是唐统治者所说的那样,这就是儒家所倡导反对的对象,完全把隋炀帝给否定,给后世帝王作为警示,以证明隋炀帝就是因为暴政,昏庸,腐败等等才导致的亡国,要他们不要重蹈覆辙。

最新小说: 攻略失败:男二上位后渣男后悔了 月满西楼,穿越八零的灿烂人生 女帝一声姐姐,神女甘愿入红尘 上流惑婚 全民生存游戏:今天欧了吗? 超神学院:我在科技世界玩呼吸法 墨入云霄 小美人在无限流靠脸通关 退婚当天,闪婚瘫子大佬被宠上天 我在原始部落搞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