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未来接收器 > 第617章 革命性事件

第617章 革命性事件(1 / 1)

第617章革命性事件

郭仕锴没有正面回答卢永祥的问题,而是非常严肃的说道:“卢院长,我觉得咱们华夏科学院很有必要增选一次院士。我正式向全院的院士发出倡议,增选刘士卿为科学院院士。”

卢永祥一听,一拍大腿,“对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老郭,我附议,我也同意推荐刘总增选为科学院的院士。”

如果换成是一般人,很难在二十岁不到的年纪,获得华夏科学院院士增选的推选资格,但是刘士卿的年纪根本就不是问题,他所做出的几项科研成果,别说是做华夏科学院的院士了,就算是给一些院士当导师,都不会有任何问题。他如果都不能获得推选资格的话,就没有人有资格了。

但是有些事情,是讲究你情我愿的。如果是刘士卿没有得到信号接收器之前,他要是知道他将来有一天能够成为华夏科学院的院士,他十有八九会乐疯过去,但是现在,他的眼界异常的开拓,院士这个称号,对他来讲,已经不算什么了。而且他到了燕京之后,前前后后和不少院士发生过接触,也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对做院士更加的没兴趣了。

华夏科学院院士和华夏工程院院士,从最开始设立的时候,只是将其定位为一种荣誉和责任,是对院士本人学术水平和学术道德的一种认可。但在华夏的学术环境和社会背景中,院士称号已经被严重异化。

如今,院士称号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成为了权力、地位、身份和利益的象征,更是院士所在单位或部门用以获得更多部门利益的资源。

一些学者在当选院士以后,俨然成为了“学术权威”,在研究经费申请和分配等方面拥有很大的话语权,有时甚至出现垄断学术资源的情形。

很多大学为了招生宣传的需要,或者在研究经费申请时获得便利,都不惜拿出重金,聘请一些院士到本校兼职,谓之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这还不算,刘士卿还看过一篇相关的报道,说大部分院士用来做科研的时间,仅仅只有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时间,不是在天上飞来飞去,就是开会,到各地演讲。如今的院士,很多都是赚钱的机器,谁还有时间,正儿八经的去搞研究呀。

“爷爷,卢院长,你们的好意,我心领的。但是呢,我暂时没有做院士的想法,更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所以,你们也别费这份心了,我和院士的称号是没有什么缘分的。”

刘士卿很干脆的就拒绝了。他很清楚一旦自己获得了华夏科学院或者华夏工程院的院士称号,就成为了两院的一份子,有些时候,就需要服从于两院发展的所谓“大局”,遵守两院制定的规章制度。如此以来,刘士卿就失去了超然的身份,弄不好还会成为两院内部权力争斗、利益争夺的牺牲品,这种出力不讨好、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情,他是坚决不会干的。

“士卿,你这是……”郭仕锴还想劝劝刘士卿,他是真的在为刘士卿考虑,不在局中,很难明白局中人能够获得的好处。

刘士卿根本就没有兴趣在这个问题上讨论下去,做不做院士,对他来讲,没有任何意义,给他带来的好处,是微乎其微的。相反,要是成为了院士,他反倒有可能要失去一些东西。两相对比之下,应该如何做,自然很容易做出选择了。

“卢院长,爷爷,蓉蓉他们在外面等了半天了,我去看看他们,别让他们等得太着急了。”不等郭仕锴、卢永祥有所回应,刘士卿转身就朝着仓库外面走去。

“士卿,士卿……”郭仕锴接连喊了好几声。卢永祥也跟着“刘总刘总”的喊着,都未能阻止刘士卿往外走的脚步。

两个老头儿相互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和不解。院士的头衔,对国内的所有学者来讲都是最有吸引力的一件东西了。很多人为了能够获得院士称号,送礼、跑关系、学术作假等等,各种各样的手段都用出来了,还没有一个人像刘士卿这样,想躲瘟疫一样,躲避着院士这个头衔。难道一夜之间,“院士”这个称号,已经成了洪水猛兽不成?

其实也不怪两个老头儿感到不解,只因为他们不了解刘士卿的底细,现在相当大一部分学者争着抢着要做院士,还不是为了获得实际的利益,说白一点,就是为了钱。可是现在刘士卿最不缺的大概就是钱了。每年光强体饮料的出口,就可以创造近千亿美元的利润,在这样的前提下,刘士卿要是缺钱的话,这个世上,就没有人不缺钱了。

郭仕锴和卢永祥都只是知道刘士卿有钱,但是刘士卿究竟有钱到什么程度,他们是不清楚的。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失落感了。这就像他们一直在抢一顶帽子,本以为抢到后,带在头上,会成为所有人羡慕的对象,谁知道突然之间,有一个人连看都不肯看他们帽子一眼一样,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刘士卿出了仓库,和在外面等着的郭倩蓉等人汇合到一起,然后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一边闲聊着,一边耐心的等待着总理的到来。

刘士卿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好好的陪着郭倩蓉聊过天了。为了把大气干冰机搞出来,不管是刘士卿,还是郭倩蓉、杨诺婷等人,都牺牲了很多。如今,样机做了出来,虽然说年产只有五百多吨,但是产量再小,也是一个成熟的产品,有了这件产品,刘士卿总算可以解脱出来,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中,一起做研究,一起学习,闲暇的时候,互相依偎在一起,坐在躺椅上,懒洋洋的晒着太阳,品着香茗,说着永远也不嫌多的情话……

下午三点左右,有一辆先遣车驶进了华夏科学院的大门,“总理马上就要来了,大家赶快准备一下。”

时间不长,警车护送着总理的车队进了华夏科学院。汽车还没有停稳,围在周围的华夏科学院的院士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全都鼓起掌来。别看总理的办公地点就在燕京,可是他也不可能天天到华夏科学院来,一年能够来一两次,就很了不起了。

车门打开,总理笑着从车上走了下来,先是朝着大家挥挥手,“同志们辛苦了。我今天上午收到卢院长发来的好消息,受中央政治局和一号首长的委托,过来看看大家。跟大家道一声辛苦,说一声谢谢了。”

众人用更热烈的掌声回报总理。

卢永祥从人群中挤出来,走到总理的面前,“总理,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你视察了。大气干冰机就在那边儿。”

总理也不磨叽,他这次过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看大气干冰机,如果这台机器真的向刘士卿所说的那样,可以直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干冰的话,那就实在是太好了。

总理在卢永祥、郭仕锴等人的簇拥下,一起朝着仓库走去,走到门口,他朝左右看了看,“对了,小刘同志呢?他可是这个项目的总工程师兼总设计师,他不在,那怎么成?”

卢永祥连忙派人把站在远处看热闹的刘士卿叫了过来。刘士卿一手拉着郭倩蓉,一手拉着杨诺婷,挤过人群,走了过来。他虽然已经和总理有过好几次近距离接触了,但是郭倩蓉和杨诺婷,都还从来没有以近在咫尺的角度,见过总理,机会难得,刘士卿自然要带着她们过来见见总理了。

见刘士卿走了过来,总理伸出大手,和刘士卿的手,用力的握在了一起,“小刘同志,你为国家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呀。走,先陪着我看看去,别的话,咱们回头再说。”

众人一起进了仓库,先从进风口看起,为了避免大量抽取空气,造成气流的不稳定流动,产生难以控制的后果。进风口进行了比较独特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弱大气干冰机抽取大气的时候,对周围的空气造成的干扰。

刘士卿先从这个设计开始讲起,一直陪着总理走到了大气干冰机生产线的末端。把所有的工序,尽可能的用言简意赅、简单明了的语言说了出来。现任的总理和已经卸任的上任总理不一样,上任总理是理工科背景,现任总理则是经济学背景,技术问题不是他的专长。

总理边听边点头,刘士卿说的比较简单,他一听就懂,等到视察完整条生产线之后,他的心算是全部放了下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不错,很不错。大气干冰机虽然不能够完全的消除掉二氧化碳,但是却提供了一个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总量的途径。目前全世界都没有有效的途径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处理,大气干冰机的出现,无疑是一件极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件,在即将到来的莫斯科世界气候大会上,咱们华夏代表团有了挺直腰杆说话的底气了。西方发达国家,再想借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来压迫咱们接受他们制定的不平等条款,就要问问他们自己是否有这样的技术。”

最新小说: 江湖小酒馆快穿 八零小娇媳:嫁老男人当后妈养崽 红颜法神 末世之我和祸妖做朋友 用户4022474359的新书 盖世神尊 别人都废材开局,我直接当家做主 玄幻:天帝又怎样?还不是要来求 游侠十八哥的新书 僵约:开局尸王,去抱马丹娜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