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直播当皇帝 > 第五十一章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第五十一章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1 / 1)

陈昂冷笑道:呵,朕可还没混到孟尝君那个地步。

陈光一想,孟尝君顶多是个宰相,陈昂贵为皇帝,确实还没混到那个地步。

这家伙连打比方都不会用,拍马屁拍到马腿上去了,怎么当官的?

陈昂大声说:着吏部查,查清了严办,不能助长这种风气,这是江山社稷的大祸。

遵旨。

陈光不由得叹了口气,这家伙读书读成傻瓜了,还孟尝君,只能呵呵。

所以啊,读死书,会死人的。

这个龚长龙估计要跪了。

不过这不关陈光的事情,毕竟那个什么龚长龙他也不认识,这些事情都是陈昂处理的,作为太子,负责听就好,能少说话就少说话,小心祸从口出。

接着,陈昂却对陈光说道:朕这里有一份折子,是弹劾你的。

弹劾?我?陈光一下子有些懵逼,自己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啊,弹劾我干嘛啊。我招谁惹谁了啊卧槽。

说实在话陈光有那么一点小小的紧张,毕竟这种带着人生污点的东西能不沾染就不沾染了是最好的好吗?

也不知道是谁这么缺德,弹劾我玩。陈光想。

陈昂却又转头去对文武百官说道:诸位爱卿,你们认为,什么是农?

陈光的老丈人周鼎站出来,道:辟土植谷曰农。

这句话出自于《春秋公羊传》,原话是: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曰工;通财货曰商。这是士农工商四大等级最初的明确划分。

陈昂微微含笑,仿佛他也认为这个说法是好的。

还有呢?

这个时候,陈光站了出来,道:儿臣认为,农应该包涵三个部分。

哦?此话怎么讲?

陈光接着说道:首先,农,代表的是农民,也就是广大种地的百姓,只有他们播种了粮食,其他不种地的才有饭吃,读书的能专心读书,经商的人能专心经商,做工的能安心做工。倘若这些农民不种地了,也就乱了套了。犁地,撒种,收获,这年复一年,维持的是整个根基。

这个理论倒是很新颖,文武百官都很感兴趣,陈昂眼前一亮,在这个问题上,陈光竟然还能有如此独到的见解,实在是出乎意料。不过后来有个读书人,把这一大段话给精简成了六个字,他说,农是立国之本。

这是第一部分,那接下来的两个部分呢。陈昂兴趣盎然。

第二,便是农业。儿臣以为,只要是种地的,都是农民,这毋庸置疑,但是却不全是。

怎么个不全是法?

农民,不仅仅是只中五谷杂粮饱口腹之欲,也有种棉花的,还有种桑树养蚕的,还有养家禽的,这都是农民啊。

农民其实概念很大嘛,码字为生的还被称之为码农呢。

全国,十有**的人口都是农民,他们从事的事情关系着我们的方方面面。农民的稳定,便是咱们大乾的稳定。

说得好。陈昂听到这里,喜不自胜。

大臣甲:原来如此,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太子殿下今天真是给老臣上了生动的一课。

大臣乙:老臣熟读孔孟,没想还比不上今天听太子殿下说这两句话,真是受益无穷。

大臣丙:精彩,太子殿下的论述实在是精彩至极,两句话便简明扼要点出了什么是农

大臣丁:

陈光自己都听不下去了,这马屁也拍得太露骨了一些。他假咳一声,等现场安静下来,他才接着说道:刚才说了,农业和农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我觉得大家都很容易忽略的问题,那就是农村。

农村?这话怎么说?

农村当然就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农耕文明的兴起,跟大家种植庄稼和驯养家禽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大家都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去寻找食物,而是可以依靠自己的种植和收获来生存下去,这个时候,大家可以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安家落户,随着人数的增多,也就有了农村,后来有了城市,这是一个很清晰的脉络,也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

这三点,联系起来,就是人们从迁徙觅食到固定培育粮食,形成农村,农村大了之后种地的人就更多了,种地多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农业。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而且这个发展说明,就算是大家认为最稳定的农业都在发展,那么其他的行业从衍生到发展,也就不难理解了。儿臣把这些全部概括起来,称之为三/农问题。解决协调好了三/农问题,这个根基就稳了,只要根基稳了,其他的事情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所谓民不贱农则国家不怠,儿臣以为,不过如此。

这句话出自于商鞅写的《商君书》,原话是:民不贱农,则勉农而不偷。国家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

陈光还想说一下什么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之类小平爷爷那篇《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里面的东西,随后想想这里面很多东西在现在来说简直大逆不道,为了自己的脑袋和太子之位还是算了,不说了。

不过仅仅是把这个三/农问题的毛皮拿出来一说,对于这些至少落后一千五百年的古代人来说,那已经算是惊世之语了。

直播间里。

我擦勒,一不留神又让主播装了一个漂亮的逼。

套路,全都是套路,妈妈,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

这个逼装得可以,我为你转身。

陈光却是不理会直播间,毕竟现在是上朝的时候,不能够走神,要是待会儿说错了话,那可就日了哈士奇了。

而他这个所谓三/农问题,引得陈昂止不住的称赞,甚至于让旁边的史官记录下来。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了。

陈昂当初只是有感而发问了一句,却没想到陈光能说出这样一番让人眼前一亮的话来。他觉得手中的奏折在这番话面前都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但是毕竟已经开了头,总要继续下去,相反他也很想听一听,陈光关于这份奏折里面所说的事情的见解。

有人弹劾说,太子蛊惑民众,不事农桑,动摇国家根本,朕想问问太子,你怎么看? (.u. )

最新小说: 夫人狠逆天 重生后我成为帝王的心尖宠 赘婿天帝-叶天帝 be文求生指南(快穿) 岁岁平安 在下平平无奇 高武纪元 大唐败家子 新婚夜撞邪遇害,我被老婆养尸 山河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