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开创两个先河!(1 / 1)

等,等一下,这……

这是什么?

从顾知书开口,讲出第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开始,

所有听众都如同被施加了诅咒一样,真的“茫茫然”了。

一个个都愣在了原地,眼神之中透露着迷茫。

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都听见了什么?

一首……词?

尽管不是所有人都有深厚的诗词功底,但结合前面顾知书讲述的那个“故事”,理解这首词的意思不算太困难。

十年!

原来刚才故事里的时间跨度,竟是来源于此!

顾知书所说的,哪里是什么故事啊?

分明就是——

一首诗词!

他是把诗词的内容,铺陈展开,填充血肉,然后改编成了一个白话文的故事文本。

所以才会有十年的时间跨度。

所以才会最终停在了月光洒落在墓前的场景。

因为——

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结束在这里,于是故事也就停留在了这里。

在短暂的惊愕过后,一股颤栗的感觉,仿佛从灵魂之中升腾而起,让无数听众的手脚都在忍不住轻微颤抖。

这首词……

这首词!!

对于诗词的评判,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标准。

但哪怕你对所有的评判标准,都一窍不通,当遇上一首好的诗词时,你一听就能明白,这就是好诗词!

不需要理由,无需过多解释。

因为从灵魂深处升腾起来的那股颤栗感,已经给了你最好的回答!

就像一首好歌一样,只需要听旋律和歌词,就能知道它是好听还是不好听。

唯有那些质量一般的作品,才需要作者去百般强调,这种旋律是如何如何高级,这里的创意是如何如何难得等等。

有点好笑!

歌曲本就是创作出来给人听的,当别人听歌的时候,都感受不到你歌曲的魅力,难道靠旋律之外的解释,就能让歌变得好听起来了?

荒唐至极。

还有电影也是同理。

观众坐在电影院里,欣赏不来你大导演拍摄的“高级技巧”。

出来给了差评后,导演反而指责说是观众没有品味,看不懂自己拍的这部电影。

还委屈起来了?

拍出来的电影,观众看不懂,难道不应该是你导演的问题吗?

所以,好的作品,特别是那些流传极广,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是不需要太多解释的。

只需要看一眼,听一遍,就能让人牢牢地记在心底,回味悠长!

如果说,从故事性的角度出发,刚才顾知书所讲的内容,还有瑕疵和质疑空间的话。

当这首词被拿出来时,所有的质疑声都瞬间被淹没消失。

两者已经不是一个维度上的事物了。

当有这么一首词在背后压阵时,哪怕把世界上所有精彩绝伦的故事剧本拿过来,都无法盖过这一篇“故事”的光辉。

因为这是一篇——

千古绝唱!

“上面这首词,名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文人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下的一篇悼亡词。”

悼亡……词?

在大佬聚集的聊天群里,此时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老曹,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来帮我回忆回忆,历史上,好像没有悼亡词这个说法吧?”张子青问道。

他都有点拎不清其中的门道了。

曹秋冰很快就给出了答复:“没有!一直以来,文人写悼亡,一般都是用诗的形式,从西周开始就保持着这个习惯,一直没变。”

陈礼山:“这方面我还真没研究过,但,就没人想过用词来表达悼亡吗?”

曹秋冰沉默了好一会,然后才在群里打字道:

“也不一定是完全没有,只是,肯定没有大家出手,而且,即使有接近悼亡词这个概念的作品出现,质量上也达不到被广泛传颂的要求,所以可能就被埋没在历史之中了。”

众人皆感慨。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无情,有些东西,没有大家出手,就是注定存活不下来。

比如悼亡词,漫长历史长河上,真的就没人写吗?

不见得!

但由于没有一篇出自大家之手,且广为传颂的“镇场子”神作,所以一些小人物写的悼亡词,可能始终都没有机会被主流所看见。

就像武侠世界里,为什么非得要开宗立派,才算是真正在江湖上拥有了名望地位?

因为唯有开宗立派,才意味着你的功法武艺,拥有了一条可以被稳定传承下来的渠道。

才能吸引更多的新鲜血液,拜入你的门下,为你摇旗呐喊,壮大声威。

否则始终就是一介江湖闲散人,可能哪天遭遇了意外,死了,这一脉也就断绝了传承,彻底被埋没在了无人知晓的角落。

苏轼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意义就在于此。

它开创了历史上悼亡词的先河,并且开宗立派,让这个概念一跃从默默无名成为了主流!

假如没有苏轼和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出现,

后面贺铸、李清照、纳兰性德等人所写的那几首感人肺腑的悼亡词,是否还会以“词”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可能都是个未知数呢!

就像阿加莎开创了“叙诡”先河后,各种叙诡作品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

而在她之前,从未见过有这种写法的作品出现!

这就是开山鼻祖的影响力。

不是其他人没有能力写出类似的作品,而是思维里的墙,需要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先行者,去趟过浑水,给后人开路。

网文也是一样,退婚流、无限流、诸天流、系统流、签到流、属性流……

在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前,谁敢这样写?

正是有了前行者的出现,告诉所有人,这是一条可以通行的道路,才有了后面大家蜂拥而至的盛况。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就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有时候真的很难区分清楚。

于是一众大佬们都纷纷陷入了沉默,思绪良多。

和大佬们的关注点不同,普通的听众,则是对诗词本身的内容,更感兴趣。

由于顾知书有一期《深夜巷话》,是专门开讲过“诗词之美”的,因此粉丝们的文学鉴赏水平不低。

而且,这次不是新增了陈乐瑶这么个搭档吗?

这时候就轮到她发挥了。

“原来刚才的故事,就是以这首词为根源进行展开的吗?”她按照剧本所写的步骤,提问道。

双人合作的节目,一唱一和是基本的操作,勿六。

而陈乐瑶在节目里的人设定位,本身就偏向于“听众”,很多问题,她都是站在听众的角度上来进行提问。

如此一来,才能保证大部分人可以听得懂,听得进去,有所收获。

起到老少咸宜的节目效果。

“是的,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也就是公元1075年,刚好是其原配妻子王弗死后的十年整。

当时的苏轼,刚好在徙山东密州知州的路上,梦见了亡妻王氏,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

一个叫陈师道的文人,是这样评价苏轼的这首悼亡词的——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这首词和一般的悼亡类作品不同,它采用了很独特的‘记梦’形式。”

“记梦?”陈乐瑶问道。

“就是记叙梦境的情景,当然,不是整首诗都记梦,而是只有下片的五句,写出了当年的闺房之乐,以一幅常见的场景,表达了对亡妻永恒的眷恋。”

“但上片的五句,写的不是梦,而是一种内心的真情实感?”陈乐瑶尽职尽责,继续提问。

“是的,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直抒胸臆,表达了活着的人对逝者的相思。

其中‘不思量’和‘自难忘’看似矛盾,实则以此深刻揭示了词人内心的真情实感。

那种共度患难的夫妻之情,是时光所不能覆盖的,十年忌辰,往事忽然涌上心头,积蓄了许久的情感洪流,忽然犹如闸门打开,汹涌澎湃,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自然而然地有了后面的梦境。

一切都发生得是那么真实且自然。”

“以前的文人写悼亡,都不会写梦的吗?”

“没错,苏轼开创了两个先河,一个是用词来写悼亡,另一个则是通过记梦的形式,来写悼亡,所以这首词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啊,我都没了解到背后的含义,不过我也知道这首词艺术价值很高。”陈乐瑶轻笑一声。

听众们则是同样会心一笑。

是我的嘴替没错了!

我也同样不知道开创什么先河之类的事情,我只知道,这首词真特么凄美,真特么好听!

“是的,哪怕抛开上阕记实,下阕记梦的艺术表现形式,单看这首词本身的文字和内容,也足以感受到词人对亡妻的执着不舍之情。

整首词都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如同在唠家常,但却字字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可谓是自然又深刻,于平淡中见真章,真淳委婉,境界层出,脍炙人口。”

“而且,乐瑶,你知道吗,为什么我要在前面先以故事的形式,抛砖引玉,最后再将这首《江城子》呈上呢?”

“当然知道,你是在水字数,拖节目的时长!”

又是一次即兴发挥,把顾知书都整得一愣。

“好像,也挺有道理,不过,我的本意绝非如此!”顾知书理直气壮。

“那你的本意是什么?”

“乐瑶,你还记得我们的节目名称吗?”

“嗯嗯,《故事人生》,你不会拿这个来考验我吧?”

“所以,答案就出在这个名称上,《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人生中一篇代表性的作品,但这篇作品,并不能代表苏轼人生的全部。”

听上去有点绕,但听众们大多都听明白了。

按照顾知书的言下之意,似乎这个名为苏轼的文人,他的人生故事,竟然比这篇足以传诵千古的《江城子》,还要更为丰富多彩?

回想起来,的确,在前面的节目里,顾知书不仅是以故事的形式,生动演绎了一遍《江城子》的内容情节。

更是增添了许多词里没有提及的细节。

比如苏轼和王弗的初遇,比如苏轼在策论里的回答,比如苏轼和恩师之间的羁绊等等。

但有些人已经完全听不进去这些解释了。

每一分每一秒,对他们而言,内心都是煎熬。

我知道!

你是在钓鱼!!

蕤雅听得是咬牙切齿。

就在刚才,她亲手删掉了已经写了大半页纸的“行动计划”,心中所有的谋划,都在这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面前,宣告大失败!

但这都不算是最可怕的事情。

更让蕤雅感到绝望的是,有这么一首词在,他们的捧杀计划,基本上就等同于被判了死刑!

不仅没有能够捧杀成功,反而还真劳心劳力,替顾知书的节目引了流,帮对方扬名!

今天过后,只怕不仅仅是收听了直播的路人,会成为对方粉丝。

在口碑的扩散的影响下,明天的节目会新增多少慕名而来的粉丝,又会在网上掀起多大的讨论热度。

而在功劳本上,他们这些黑粉联盟的人,得记上一个大大的功劳!

“庆功宴上蕤雅没到,谁都不准动筷!”

蕤雅脑海里仿佛已经浮现出顾知书在庆功宴上嘲讽自己的表情和话语了。

那叫一个气啊!

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赔了夫人又折兵!

呜呜呜,他是不是有点克我?

蕤雅心里想着,关闭了电台app。

没有必要再听下去了,最终也只会是给顾知书的节目增加收听率。

至少,我要把属于自己的这一份听完率,给扣下来!

——《及时止损》!

事实证明,蕤雅这个决定是无比正确的。

因为就在她伤心离开之后,顾知书竟然又在节目里,刻画出来另一张“苏轼”的面孔。

并且在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领域里,掀起了另一波讨论的狂潮。

再一次实现了破圈。

只是这一次他破的圈,属实是有点让人万万没想到……

竟然是美食圈!

最新小说: 祭祀自己,我成为了神话? 开局枪杀上线,我不想当卧底 背靠黑暗,向阳而生 落地成盒之考公上岸版 战!必胜! 跨界商贸 不一样的中医 村村村村村村医 修成仙帝能无敌吗 我是现代异能者,要发财分分钟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