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第十四章(1 / 1)

第十四章、

“谢世兄,我要感激你冒此奇险来向我报信。”

丹凤门高高的城门楼上,顾瑟对着对面椅子里的青年男子深深一拜,又恳切地道:“外面情势不明,世兄不如就在宫中暂避一时。”

岁已和岁阑低着头,替谢守拙包扎右臂上深可见骨的伤口。

他额角有汗意,是忍着剧痛,闻言只是微微笑了笑,委婉地拒绝道:“还不知家中情形如何,实在是放心不下。”

他侧首看着城门里有序调动的黑衣卫士,不由得道:“您如今派了两营兵马出去救驾,只怕倘有逆贼来犯,防守不易。”

顾瑟面容沉静,夜色里女郎眼中如有猎猎之火,道:“无胆鼠辈,只敢在殿下离京时为此蝇营狗苟之举罢了。”

谢守拙静了静,似乎轻轻地叹了口气。

他道:“只是变生肘腋之内,忠君之士难辨敌我,恐怕……”

他没有说下去,而是重新抚平了那一只因为包扎而卷起的衣袖,站起身来,道:“您千万善自珍重。臣还要回府照看尊长,不能多叨扰了。”

外面的兵戈声一时半刻都没有歇止。

房檐下挂着盏宫灯,在风里微微摇曳,顾九识一言不发地扯下了灯笼,呼地一口吹灭了烛火。

黑暗突如其来地笼住了整个院落,有人从院墙上翻了下来,持着刀向这个方向搜索。

顾九识眉峰微微一锁,脚下灵猫似的没有一点动静,向后退了两步。

深宫禁苑,出入都要查身,朝臣更无可能携兵刃入宫,他退进了屋里,环顾了一周,从博古架边拎起一条长长的木板,持在手中掂了掂分量,重新走了出去。

那姓张的校书郎已经插着腰,指着摸进来的兵丁的鼻子,高声怒道:“你们是什么人?穿着禁军的衣服,做着乱臣贼子的所为!这里可是宫中!你们这是想干什么?!”

那兵士十分不屑一顾似的,嬉皮笑脸地道:“老大人,我们也是奉王爷的命令,进宫勤王来的。”他挑了挑手中的长刀,道:“冉氏奸妃在宫中纵火,王爷恐怕陛下被奸妃所害,特地命我们来保护皇上,你敢阻拦我们救驾?”

张校书“呸”的一口迎面吐在了他的脸上,喝道:“无耻之尤!勤王之师会来这弘文馆搜查顾御史的下落?”

那士卒不妨这老头如此的强硬,抹了一把脸,眼中就露出凶光来,一把抽丨出了鞘中的刀,当头就劈了下去。

斜刺里猛地探出一条木板,在他腕上狠狠地一磕、又一送,握刀的手筋上一麻,刀柄就脱手而出。

那人猛地扭过头来,喝道:“谁!”抬手重新接住了半空中落下的刀。

他弯下腰去接刀的时候,黑暗中的人已经踏出了两步,木板鬼魅似的一缩又一伸,再次重重地击在了他的腰上。

他瞳孔一缩,道:“顾大人!”

刀光在月光里雪片似的攻了过去。

顾九识神色坚硬如铁,一片木板在他掌中,使得如剑惊龙,与那兵士连连过招。但兵士的兵刃是禁军的镔铁长刀,而顾九识手中到底只是一片木头,被刀锋削过五、六回,就变得半长不短,再也没有一点优势。

顾九识的腰间、肩上也开始添上了些不轻不重的伤口。

他们在这小院中缠斗了一回,外间却始终再没有禁军进门来。

那兵士眼中凶光一闪,知道时间恐怕不能拖延下去,一面拼着被木板的尖锋扎在肩上,怒喝一声,高高举起了手中的长刀,整个人合身扑了上来。

顾九识眼瞳一缩,急急地后撤,刀光却越来越近。

“扑”地一声,那片来势汹汹的刀刃在最后一刻忽地卸了力气,软软地、斜斜地落在了一边。

那兵士因为惯性向前冲了几步,扑倒在顾九识脚尖前的地面上,一团黯黯的颜色从他背后的衣服上沁了开来,显出后心口上一支精钢的弩丨箭。

顾九识微微地喘了口气,快步上前捡起了跌在地上的长刀,才丢开了手里已经只剩短短一截的木板。

他抬起头来看着弩丨箭飞来的方向。

一个黑衣玄甲的年轻将士放下了手里的短弩,沉声道:“顾大人,归骑前卫将军齐九,奉太子妃娘娘之命,前来护持大人回府。”

顾九识颔首。

他眉宇十分森郁,先问道:“有劳齐将军,将军可知我家中如何?”

齐九道:“请大人放心,娘娘已经另遣一队人马前往府上。”

顾九识稍稍放下心来。

他不甚在意地替自己擦了擦伤口,将未止住血的地方简单地包扎起来,又道:“我方才闻这贼子他奉永王之命至此,齐将军可知当真是永王谋逆?”

齐九垂首道:“如今宫中纷乱,诸事不定,卑职亦不能确知如何,但遵娘娘所命,保护大人不受损伤。”

他劝道:“您如今是回府还是往上阳宫去会合太子妃娘娘?宫中危险,万不能在此地多留了。”

顾九识却摇了摇头,目光深深地道:“齐将军,食君之禄,忠君之事。顾某不能苟且偷生,弃吾君于不顾。”

齐九沉默了片刻,道:“大人,此刻宫中形势未明,卑职所部也不过三百人,再往宫里去,卑职难以保证您的安全。”

他停了停,道:“我们这样过去,无异于以卵击石、杯水车薪啊大人。”

顾九识温声道:“死国可矣。”

他抽丨出刀来,三两下就把长长的官袍下摆裁断,又束紧了腰中的玉带,转瞬间就从个宽袍峨冠的官员变成了个劲装短打的游侠儿。

齐九讷讷地站在原地,一时竟不知如何再劝。

顾九识却已经向外走去,齐九连忙回过身追了上去,道:“大人!”

“大人,火是从昭庆宫烧起来的。”齐九抹了一把脸,放弃了劝他回府去,而是道:“从这里过去,最近的还是建宁门,卑职知道一条近路!”

“我们不去昭庆宫。”

顾九识面色严峻。宫城广阔,连绵的城墙和屋舍如在夜色中犹如兽脊,好在来驰援的东宫亲卫都是骑兵,此刻匀出一匹坐骑来,他翻身上马,催动缰绳,蹄声如骤雨一般落在青石板的甬路上。

“陛下今夜宿在升龙台。”

形貌与夙延川有三、四分相似的年轻男子擦去了手上的血痕,将帛巾随意地丢在了地上。

火把的光芒里,巍峨的升龙台如同一座孤岛,被一众禁军团团地围住了。

百尺高台之下,人显得渺小如同蝼蚁,手中的炬火只能照亮最底层的巨大青石台基,而更高的上半部分静静地笼着遥远的火光,隐没在无边的夜色里,像是不惊人语的仙人殿堂。

年轻男子站在众人拥簇的中央,嘴角挂着浅淡的温和笑意,举首望着高台之巅。

身边有人按捺不住地道:“世孙,我们这么多人手,足以强攻上去了!”

他却始终没有说话,像是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

偌大的问仙殿中,夜里几乎从不掌灯火。

因为天子要服食丹药,与月华交感,不能被尘俗打扰,因此就连戍卫的禁军,在夜里都要退至第二层上。

盘膝坐在殿中央的庆和帝微微睁开了眼。

大太监戴永胜赤着脚,弯腰站在那座等人高的铜箫引凤倒流香炉前,用瓷箸夹动着炉中的香饼。

“什么时辰了?朕怎么听到外面有嘈杂声?”

戴永胜被忽然出声的皇帝吓了一跳,手微微一抖,烧到半透的香饼就重新跌进了炉灰里。

“回陛下,三更已打过四点了。”他脸上挂着惯常的笑容,转身走了过来,道:“是掖庭宫走了水,方才来报过了,并没有什么大乱子。”

庆和帝“唔”了一声,正要说什么,却忽然觉得脑中一响,仿佛被人在枕骨上不轻不重地凿了一下,眼前就生出些眩晕之感。

大太监在离他不远不近的地方停了脚,似乎细细地看了他一眼,忽然俯下丨身。他打着赤脚,此刻往踝上探手一抹,一点寒光映在皇帝模糊的视野里,有些格外的清晰。

戴永胜面上的表情还是那么喜庆而和善。

庆和帝向后微微一仰身,喝道:“阉奴敢尔!”

戴永胜掌中刀芒一闪,人却已经带着笑扑了上来,道:“陛下,奴婢得罪了!”

高台上终于亮起了约定中的哨箭,永王世孙夙延景嘴角微微一翘,高高举起手臂来,振声道:“奸道与贵妃勾结,挟持陛下于此,图谋不轨,其行可诛!三军将士,随我救驾!”

跟在他身边的金吾卫如潮水般地涌上了蜿蜒的石阶。

便在此时,一阵雨点般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疾驰而来。

夙延景猛地回过了身,眼睛微微眯起。

他微一摆手,还留在台下的士卒纷纷回转身来,抽刀出鞘,在他身前布起了一道人墙。

玄甲黑骑裹挟如洪流奔涌而至,当先一马上,绛衣男子长袍从腰下断去,看上去不伦不类的装束,却显出格外的悍然之气,手中提着一柄镔铁长刀,眉宇森然,平平举起手来,刀尖遥遥地指着他。

“原来是顾御史。”夙延景眼瞳微微缩紧,口中含笑道:“孤正要拜访顾御史,没想到御史大人与我如此投契,竟连夜奔赴而来,深情厚谊,孤实有愧。”

一面说着话,手上却没有半点含糊,两边兵马狠狠地撞在了一处。

最新小说: 日常系满级男神 动力之王 臣本布衣,穿越就领俩媳妇 我的重启人生 官道:摊牌了,校花老婆是大佬! 非常规编剧 英灵祭:全面战争 都市修真,我靠功德成大罗 直播算命,算的太准客户抑郁了 重生之后系统让我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