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类型 > 芸姐的爱情故事 > 第67章 感恩土地,赞美家乡

第67章 感恩土地,赞美家乡(1 / 1)

建土地庙,可没有修桥、铺路、建学校那么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王小峰要在柳树林村西头的原土地庙旧址上重建土地庙。消息一传开,很多村民表示不能理解接受。还有人表示怀疑,说王小峰是封建家庭出身,有旧思想,他这么做,是不是要恢复封建迷信?有些和王小峰关系亲近的人私下劝他说“你在村里修桥、铺路、建学校,全村人举双手拥护赞成,称赞你是义举、善举,为村里干了件大好事。可是,建土地庙大家就有不同看法了,认为是封建迷信思想,有的人还和你的家庭出身挂起钩来。我看,这件事你就不要干了,弄不好,把你前面的功劳都给掩盖了。”王小峰说“建土地庙怎么是封建迷信呢?像文庙,关帝庙,许多地方不是又重新建设起来了吗?文庙,关帝庙,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儒家仁爱思想和忠义精神的崇拜和爱戴。建土地庙,敬土地神,表示人民群众对土地的感恩和爱戴。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是我们生命的起源地和保护神,她不避寒暑、灾难,生长千生万物,养育了一代代的中国人。人民应该对土地怀有敬畏和感恩之心。建设土地庙,就是人民群众这种精神的体现。所以,我要重建土地庙!”

那人又说“你说的这些都是大道理,看不见,摸不着。村里人最讲实际。你修桥、铺路、建学校,全村人为什么都拥护,没有一个反对?就因为它实实在在,全村人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你如果钱多得很,就多买些米、面、化肥,送到各家各户,大家保证都拥护赞成。”王小峰说“这是两码事修桥、铺路、建学校,群众需要,我必须做,一定要做好,叫大家满意。米、面、化肥,我也可以送。但现实是,现在全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每家每户不再缺一瓢米、一碗面、一袋化肥。我觉得大家现在缺的是精神食粮,是对国家脱贫致富政策的感恩之心,感激之情,对改革创新精神坚定不移的意志和信念。要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它是怎么来的?今后向何处去?我们应该怎么理解,怎么去做,才是顺应时代潮流?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精神和信念,长期坚持,念念不忘。这就像深圳街头的拓荒牛塑像,它是深圳人改革创新精神和信念的象征。土地庙建好了,我们就可以经常去拜拜土地神,反思土地的奉献精神,感谢土地的无私馈赠,我们就会永远不忘恩,不忘本。就像人们到了北京,一定要去广场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听了我一番推心置腹的话,最终那人点点头说“也许你这么做是对的,只是大家一时还不能理解。”也不知他是否真的理解接受了。

王小峰感到问题严重人们总是把庙宇和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认为建庙宇就是宣传封建迷信。他出身封建家庭,更容易被人们怀疑和误解。怎么办呢?人们不理解就不能接受,即使把土地庙建起来,也会被人民重新打倒,砸烂。一番思考,他有了好办法请政府干部帮助宣传。因为人民群众最相信人民政府,由政府干部出面帮助宣传,人民群众就会相信,接受。于是他反复多次到村委会、乡政府,甚至县委宣传部、教育局找领导干部说明自己重建土地庙的初衷和用意,苦口婆心,屡屡不倦。

王小峰说,他所以劳神费力捐资建设土地庙,绝不是宣传封建迷信,更不是宣传自己,是要宣传土地对于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以引发人民群众从思想深处对土地的热爱、敬畏、感恩和保护。土地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过去和未来,无论什么人,工、农、兵、学、商,从国家领袖到黎民百姓,谁也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广阔的,又是稀缺的,因为它不可再生,用一点就会少一点。中国是人口大国,土地更加显得珍贵,因此更需要珍惜,保护,绝不能随便糟蹋、浪费,否则,千万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就没有土地可以耕种、居住了。他所以重建土地庙,就是要呼吁广大人民群众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珍惜脚下的土地吧,尊重土地,就是尊重我们自己;珍惜土地,就是珍重我们的未来。

让王小峰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些思想、观点,正是各级政府要广泛宣传的,要人民群众在生活、生产和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的,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由人民政府、国家干部出面宣传,人民群众很快就理解接受了。于是王小峰出资援建的柳树林村土地庙不久就破土动工了。

一年后,芸姐、王小峰援建的柳树林村土地庙建设完工,举行开光典礼,邀请柳树林村和附近各村村民、村干部、乡镇干部,以及县文教局、佛教协会代表参加。我和孙建军也受邀参加。

重建的柳树林村土地庙是一座四角翘起的宫殿式建筑。殿中对门高高安放的是土地爷高大、慈祥的描金坐像;坐像前的供桌上,摆放着本地生产的五谷杂粮和各种水果;供桌前面是大香炉和蒲团垫,供香客烧香、膜拜、祈祷。左右两边的墙壁上,描画的是土地爷为民造福的各种神话故事。

庙门前的广场上,黑压压坐着附近村庄的近两千人。典礼开始,主持人高声宣布,首先热烈欢迎柳树林村土地庙援建人、风云洗衣机厂董事长王小峰先生讲话。

王小峰整了整衣装,大步走向台前。他首先向土地爷塑像三鞠躬,再转身向场上群众三鞠躬致谢,然后发表讲话。

王小峰说九州大地,东西南北,万里河山,千村万落,从古至今,到处都建有土地庙,供奉土地神,这到底为了什么?单单是封建迷信思想吗?绝对不是。这只能说明一个原因,一个道理土地至珍至贵,至重至要,无与伦比。世上千生万物,无论皇帝显贵,黎民百姓,还是飞鸟走兽,花草虫鱼,都必须赖以为生,谁也离它不了。

七年级地理课本上是这样描述土地的重要的“土地是山川之根,万物之本,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是一切财富之源,世界上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的,所以,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实在是千真万确,至理名言!

还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写土地的伟大,讴歌土地精神的。他写的真好。在这里我不妨读给大家听听,让大家认真体会体会,理解理解。于是他高声朗诵起来

我们天天在土地上行走,

天天与土地为伴。

可我们往往忽略了它的存在,

无视它的强大。

不是么?

无论我们从事怎样的职业,

无论我们身在何方,

我们总是离不开土地。

清晨,踏出家门,

我们行走在或是乡村的崎岖山路上,

或是疾驰在城镇平坦的马路上,

即便我们身处高楼大厦,

这高楼大厦的地基,

不也建造在坚实的土地之上吗?

即便我们乘坐飞机遨游晴空,

那也是短暂的旅行,

最终也要飞落大地。

入夜,我们如飞鸟归巢,

回到自己或是平房、或是楼房的家。

吃过晚饭,看过电视,

我们或早或迟地上床入睡。

是坚实的土地,把床铺支撑,

让我们安然入眠。

像地里生长的庄稼、树木一样,

我们是土地上行走的生灵。

敬仰土地——

土地,

平实的土地,朴素的土地。

平实的让人忽视,

朴素的让人无从记起。

然而,

谁人能意识到土地的强大,

土地的坚韧。

说它强大,

自古以来,

只听沧海变桑田,未闻桑田变沧海。

说它坚韧,

千百年来,

多少英雄豪杰,

在它博大的胸怀里轰然倒下,

终归化为尘土。

在我年轻的时候,

我曾经在我的村落的土地上秋收到深夜。

那皎洁的月光下,

秋露渐浓的土地,

寂静、空阔。

我在想,

多少代人,

无论你活的高贵还是卑微,

无论你富足还是贫穷,

也无论你叱咤风云还是默默无闻,

到头来,谁也别想在土地上永久站立,

谁都要匍匐在土地的怀抱里,

一睡不起,安安稳稳。

感恩土地——

土地给我们春草、夏花、秋果和冬韵,

土地给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土地是博大、深沉的,

它承受世上所有的不平和欺压,

它容纳人间所有的肮脏与龌龊,

但它从来都不拒绝,

从来都不言语。

纵横的沟壑,

是它身上的累累伤痕,

江海河湖,

是它奔腾不息的血脉。

只有那震耳的雷霆,

才是它极端的愤怒哟,

只有那瓢泼的大雨,

才是它伤心的泪滴!

栽植一棵树吧,

那是它的须发,

让它的容颜不再流失;

减少废水的排放吧,

有清水的滋润,

它才会变得丰腴。

而建设用地的增加,

无异于加重它心肺的负担,

让它无法呼吸……

怀着一颗赤子之心,

我们歌唱土地;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赞美土地;

怀着一颗崇敬的心,

我们敬畏土地。

但留方寸地,

留与子孙耕。

珍惜脚下的土地吧!

尊重土地,

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珍惜土地,

就是珍重我们的未来。

哦,土地……

王小峰赞叹道这位诗人写得多么好啊!土地是人类的母亲,她宽厚,博大,具有无私、无限的奉献精神。她敞开胸怀,以源源不绝的甘甜汁液,哺育着世界上的千生万物;一年年,一代代,世界无尽,奉献不止。土地友善、仁慈,她以包容一切的精神善待世界上的所有生物,无拒优劣、巨细,让其在她宽广的胸怀里自由生长、发展,自由选择、取舍。土地又是有限的,宝贵的,不可再生,失去一寸就少一寸,因此,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要十分珍惜土地,极力保护土地,不许浪费一寸、一分,否则,人类就会失去生存之本。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和道理,生动、细腻、深刻而感人。这是在土地上生存的千千万万人民对土地母亲的最真实、最崇高、最热烈的感情,是在土地上生存的千千万万人民发自内心的呼声和呐喊!请大家放开目光和腿脚,认真看一看自己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集中思想,认真想一想自己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难道这位诗人所描写的,呼喊的,提醒大家注意的,不是至理名言、不符合事实吗?不是发自肺腑的最真实的感情吗?不是人类一切事务中的重中之重吗?

我所以要捐资重建土地庙,不是为了个人扬名传世,更不是宣传封建迷信,而是在当今改革开放,大开发、大建设的时代,提醒、引发大家对土地的热爱,尊重,珍惜,感恩和敬畏之心。“但留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不可随便浪费、糟蹋每一寸土地,因为它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一切财富之源。一寸寸地浪费、丢失,无休无止,不知痛惜,不会保护,那么,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就没有土地可以耕种,就失去了生存依赖之本。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为此,我也写了一首诗,题为《柳林村,我的故乡》。以表达我对故乡母亲的感恩和热爱。也作为我今天讲话的结束语。说完,他清了清喉咙,竟大声朗诵起来

柳林村,我的故乡,

一个秦岭山下、

灞河边上的小村庄,

因为村里村外长满柳树,

人们都叫她——柳树林庄。

每年春风一起,

千树万树绿枝飞舞,粉絮飞扬,

满村子莺歌燕舞,溢彩飘香。

柳林庄,我的故乡,

一个生我、养我的美丽地方。

灞河汩汩流淌,滋润着沿岸田庄。

河岸上,烟柳如龙,人车来往;

田野里,嘉禾似海,碧波荡漾。

她有着沈从文笔下凤凰古镇的素朴典雅,

也有着江南水乡周庄的文静内敛,

是我植根血液中的爱怜和留恋,

一生不曾忘怀的记忆和牵绊。

每当旭日升起的时候,

柳林庄从睡梦中欣然醒来,

披着朝霞的光辉,嗅着柳花的芬芳,

迎着晨风的清爽,飘着炊烟的馨香,

在百鸟争鸣声中,开始一天的繁忙。

薄雾渐渐散去,天地间一片明朗,

天空像蓝色宝石,田野似绿色海洋;

白云像银絮飘舞,灞河像素练荡漾。

太阳照耀着柳荫掩映的村庄,

一排排泥草农舍,篱笆院墙,

飘散着阵阵野蔌黄粱的饭菜香。

村子里,鸡鸣犬吠,孩子呼叫着亲娘。

田野里,耕牛拉着犁耙,耕田汉挥动鞭响。

在通往学校的乡间小路上,

小学生背着书包,三五成群,笑语喧扬。

通往集市的大道上,

赶集的人肩担手提,小推车吱吱呀呀地欢唱。

当夕阳收起最后一片金光,

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陆续返回村庄。

鸡鸭觅食归来,招呼着入圈休憩,

牛羊吃饱草料慢慢反刍,神态安详。

女人把晚饭端上庭院中的餐桌,

全家人围坐一起说着各自的新闻,

老爷子端起酒杯,慢慢诉说世态炎凉。

这就是我的故乡,

一个终生不愿不能割舍离开的地方。

那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

留下我从小至大的无数过往,

那不断修葺的土墙茅舍,篱笆小院,

留下我漫漫年华的苦乐诗章,

那一座座荒草掩盖的土坟,

埋葬着一代代骨肉情深的祖先和爹娘,

一辈辈祭祀不断,不忘把传统美德传扬。

柳林庄,美丽富饶的沿河村庄,

一个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的地方!

随着改革开放脱贫致富,您不断改换容装,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阵阵人群笑语欢畅,

一条条道路铺向远方,一排排车流汽笛高扬,

昭示着您前程无限,事业辉煌!

可是,我依然忘不了您昔日的模样

茅草房,篱笆墙,还有那漫野的绿色稻粱。

那是一代代先人艰苦开创、

一代代后人继承和赖以生存的地方;

也是今天的年轻人奋斗打拼、

起步腾飞、追梦远航的地方。

柳林庄,我永远的故乡!

您从过去默默无闻的柳林庄,

到如今声名远扬的旅游胜地柳林乡,

经过多少泥泞跋涉,荆棘丛莽,

品尝过多少酸甜苦辣,铁汉柔肠,

包容了多少幼稚荒诞,错误迷茫,

又放飞了多少豪情壮志,神奇梦想。

终于成就了今天的宏图伟业,青史荣光!

您有母亲的胸怀,像天空宽广,

您有父亲的肩膀,像秦岭坚强,

承担起高压创伤,创造出伟业辉煌!

啊,柳林庄,生我养我的地方,

不论您有多少儿女,人在何方,

也不论您多么贫弱,多么富强,

您永远永远都是

我的母亲,我的故乡,

一个永生难忘、世代传扬的美丽地方!

王小峰讲话结束,会场上爆发出一片热烈的鼓掌声,经久不息。他向与会村民深深一躬,表示感谢。然后转过身体,再次向土地神深深一躬,表示敬畏赤诚之意。

王小峰的讲话发自肺腑,真诚感人,赢得全场群众真诚赞同。鼓掌之后,大家纷纷议论,发表各自对土地和土地神、土地庙的看法。

接着,乡、村干部代表和县文教局、县佛教协会的代表也分别了讲话,各自从不同角度阐明了重建土地庙的重大意义。

土地庙建成后,一年四季香火不断。人们对土地有了进一步认识,更加感恩土地,热爱土地,珍惜土地,反对任意扩建,挤占耕地的行为,祈祷五谷丰登,人畜平安。芸姐和王小峰,我和孙建军,以及柳树林村在外面打工、经商、创业的游子们,每次回来故乡,都不忘到土地庙烧一炷香,感谢土地母亲的哺育和培养之恩,许下一份新的愿望。

最新小说: 槐风 快穿:糟了,任务对象他又哭了 大头猫与他的小狐狸 我的法宝都是规则系许山陆香君 他真不凶!我真不乖! 漫综:从海贼开始修真 地球人就要入侵我们星球了 强求! 我镇守女帝陵墓百年,她竟然活了 重生八零:不嫁军官,嫁纨绔